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小编:刘竹青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内容导读: 昨日记者从深圳建行获悉,截至2013年9月末,建行累计向18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9万亿元,并几乎覆盖了与民生相关的各类行业。
建行小微企业客户数超过200万户
昨日记者从深圳建行获悉,截至2013年9月末,建行累计向18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9万亿元,并几乎覆盖了与民生相关的各类行业。小微企业客户数超过200万户,小企业授信客户达到91512户。
建行相关人士称,近年来该行上下明确了小微企业业务的发展思路和定位,持续推进向小额化、标准化转型,并在小微企业业务的模式、流程、产品、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围绕小额化、标准化、专业化,初步建立了促进小微企业业务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业务发展成效明显。
主动适应小微企业特点和需求
“近年来,我们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将‘大数定律’应用于小微金融的管理中,持续探索适应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建行相关人士称。
2007年,建行在同业中首创“信贷工厂”模式,逐步建立起有别于大中型企业的,流程化、标准化服务小微企业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体系。据悉,“信贷工厂”是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模式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运用,强调标准化操作,实行产品销售和后台作业相分离,信贷操作集中处理,在全行执行统一的业务操作规范。通过流程之间的紧密衔接,“信贷工厂”大幅提高了业务流程效率;同时因为关键岗位分离,明显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有效满足了客户金融服务和银行风险控制的双重需要。
自2007年第一家“信贷工厂”模式的小企业经营中心在苏州成立以来,“信贷工厂”模式已成为建设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核心载体。该行已组建286家“信贷工厂”,基本实现了所有地区全覆盖,为全行1万多个营业网点、1.3万多个专、兼职客户经理提供信贷支持。目前建行约有80%的小微企业业务由“信贷工厂”加工完成。
2011年下半年,基于大数定律和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在大银行中率先试行适应小微企业特点的评分卡评价方式,并相应进行系统开发。2012年5月,将评分卡模式运用于实践,并推出了信用贷、善融贷等适应性的产品,较好地契合了小微企业“短、小、频、急、快”的融资需求,使普遍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小微企业也能感受到银行融资的便利和支持。
建立适应小企业需求特点的服务模式
据悉,按照新的小微企业客户认定标准和管理范围,建行进一步细分客户群体,并根据不同规模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和风险特征,建立相应的经营模式。
建行人士称,对小型企业客户,采用传统的“分析、评级、授信”,再加上抵押的主观性评价模式。注重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做好对申请人的详细评价,确保有抵押等风险缓释措施,贷款存续期间做好年度例行评价的工作。对微型企业客户,采用在总体信贷规划下,通过定向开发适应性产品,再加上评分卡的客观性评价模式,从主要依靠财务报表和抵押物选择客户,转向从小微企业的物流、现金流,银行的账户交易,资产、信用等方面理解其盈利模式、收入来源、业务流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提炼和总结企业“履约能力、信用状况、资产状况”,把握小微企业经营的核心和实质。在此基础上,推进小微企业业务向小额化转型,实现标准化和批量化。
为全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建设银行积极探索业务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按照“普惠金融”业务理念,围绕“小额化”、“批量化”、“标准化”、“网点化”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要求,开发了小微企业零售评分卡,构建了小微企业评分卡信贷业务模式。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以下业务,采用评分卡进行评价,重点关注企业履约能力、企业主个人信用和资产状况等,改善了因小微企业报表不健全、贷款受阻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
同时,为解决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一对一营销效率低下的问题,建行建立了围绕“一圈一链一平台”(即商圈、产业链和政府、担保公司等增信平台)的批量营销模式。通过先行规划,找到圈内、链内、平台内小企业客户群体的融资需求共性和共同风险特征,设计统一的小微金融服务方案;然后以商圈管理方、产业链核心企业、第三方平台等为批量营销切入点,利用这些合作方的资金及信息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并对合作客户群采用统一的风险控制方式;从而实现批量式、标准化地为小微企业办理信贷业务。这种以点带面的一对多营销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小企业
没有一流的创新就不可能打造成一流的银行,一流银行要体现出管理最佳、服务最佳、效益最佳,其支撑就是产品创新。目前,建行已形成“成长之路”、“速贷通”、“小额贷”、“信用贷”四大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客户的各类信贷需求。
据悉,基于企业和企业主的信用积累,建行创新了信用贷款,改变过去“一抵了之”和一味依赖担保的传统做法,解决了大量优质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融资瓶颈,目前贷款余额超过60亿元。同时,针对建行熟悉的无贷客户群,推出了“善融贷”,改变了传统坐等客户申请贷款的做法,依托评分卡,基于客户在银行的日均金融资产,主动判断客户需求,为企业主动授信,在帮助企业融资的同时,也让企业感受到银行对其的“尊重”,开辟了一种新的集满足客户功能性需求与体验式需求为一体的服务方式。至今年9月末,善融贷客户8189户,较年初新增6725户,贷款余额44亿元,户均贷款54万元。
“下一步,还将依托企业结算卡,为在建行办理结算的客户设计专属产品,以实现对客户提供7×24小时的金融服务。”建行相关人士称。
据悉,目前建行已设计了40余项小微企业产品,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特别是体验式需求的满意度,目前建行正在由单一信贷服务逐步向提供包括融资、结算、理财、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帮助企业逐步积累信用,为进一步缓解融资难创造条件,并通过综合定价,优化回报。
提升客户体验
据悉,为提高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建行从2011年起对现有小企业经营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按照“小企业中心主要功能要放在批量处置、流水作业方面,与今后的网点‘三综合’结合起来,可以做到全覆盖,客户基础容易稳固”的要求,充分发挥“信贷工厂”流水线式的业务处理功能,实现前台的营销规划、中台的操作和控制以及后台的管理,推进业务操作的集中化、精细化、标准化,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为充分发挥建行的网点多、功能全、覆盖广的渠道优势,借助网点“综合化”改造,依托小企业经营中心对网点的专业化支持,将小微企业服务重心下沉到各行网点,实现由过去单纯依靠客户经理服务,逐步转向主要依托网点进行服务,将小额化、标准化的小微企业产品在网点进行销售,提高客户服务覆盖面。
同时,推进电子渠道建设,依托网银,特别是“善融商务”等电子渠道和平台,向客户提供全流程“网银循环贷”业务,客户通过网银在线可实现贷款支用和还款的办理,还充分利用企业网银、善融商务和建行门户网站的“三网整合”,实现小企业贷款业务在线直接申请的突破,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金融服务。
探索全新模式
据悉,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传统一对一的单兵作战方式成本高、效率低。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集群化特征日益明显。为此,建行改变过去单个客户的营销模式,建立了规划在先、批量开发、标准化操作的“一链一圈一平台”的客户群批量营销模式。
“一链”即产业链。关键是把产业链上的对公和零售客户彻底打通,即在同一规划下,对产业链进行总体评审、统一开发和管理。如,围绕一个核心企业以及为核心企业服务的小微企业,依托核心企业的交易信息,推出了“供应贷”,将客户以“1+N”的方式,向其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目前,已在20个分行开办“供应贷”业务,贷款余额10.8亿元。
“一圈”即商圈。对商圈内的小微企业客户群,按经营年限、收入规模等进行分层分类,并针对性地建立起集规划、策划、审批、销售、培训、服务等在内的“1+N”的团队,与市场管理方建立合作,避免散单方式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实现批量化生产。
“一平台”即与政府和协会的合作平台,通过助保贷等产品,利用政府资金,组建风险补偿资金池,共同建立客户筛选、推荐、引导、扶持等信贷支持平台。同时,借助协会会员间的信用约束,应对各种可能面对的风险压力。
今年以来,全行通过上述模式服务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50亿元,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得到了建行的金融支持。
“建行已经成为了千千万万个小微企业创业、发展的金融伙伴,成为众多小微企业信赖的金融专家。”建行相关人士称。
我爱卡(www.51credit.com) 是,银行授权信用卡申请合作网站,安全、便捷、高效!申请信用卡请访问我爱卡网在线申请通道://cc.51credit.com/
135791113
2468101214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 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 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 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 深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 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 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包商银行信用卡中心 东亚银行信用卡中心 宁波银行信用卡中心 邮政银行信用卡中心 江苏银行信用卡中心 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 温州银行信用卡中心 哈尔滨银行信用卡中心 花旗银行信用卡中心
![]() |
我爱卡申请系统经过VeriSign顶级安全认证 京ICP证110622号 ![]() Copyright 2005-2018 51credi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 |